4月24日早上8點,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繁育中心傳來好消息:歷經了30多個小時啄殼,今年人工繁育孵化的第一只小朱鹮順利出殼。
在人工繁育中心的孵化室里,記者見到了這只剛剛出生的朱鹮寶寶。毛茸茸的小朱鹮身上殘留著蛋殼,還不能睜開眼睛,它努力地搖晃著小腦袋、撲棱著翅膀,時不時發出稚嫩的叫聲。
“人工繁殖的小朱鹮要放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中,出殼后,我們是不給它喂食的,只喂一點水,10個小時后才給它開食。給它做的食物主要是泥鰍、蛋黃、牛奶加到一起做的流食,這樣就能保證它的營養供給?!标兾鳚h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段文斌說。
這只小朱鹮的破殼從4月22日下午6點到4月24日早上8點,整整歷經了34個小時。由于氣溫原因,與去年人工孵化的首只朱鹮出生時間相比,晚了22天。截至發稿時,這只小朱鹮的身體十分健康,它還要在孵化室經過40多天的育雛期,才能完成整個人工繁育過程。段文斌說:“今年第一批我們人工取了5枚卵,后期我們預計還會取卵5至10枚,今年我們也期望有10只左右的人工繁育的小朱鹮出生。
據了解,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朱鹮人工孵化、育雛研究起步較早,朱鹮人工繁育技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孵化成功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2022年,通過人工繁育和人工飼養狀態下自然繁育,整個人工繁育中心預計將有60只朱鹮幼鳥出生。
來源:漢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