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謝你們了,為我的事情跑了這么遠,這個包袱總算甩掉了,我的心里也就踏實了?!北粓绦腥死蠲骼鴪绦蟹ü俚氖?,激動地說,這是發生在西安蓮湖區某城中村的一幕。

日前,鎮巴縣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奔赴西安某城中村執行了一起普通的追償權糾紛案件,通過耐心詳細的工作,以被執行人名下唯一財產抵償了部分債務,對于剩余部分雙方自愿達成了分期履行協議,此次該案得到順利解決。
被執行人李明早年務工因煤礦事故失去了右手臂,隨著年紀增長,為了追求自己心儀的對象馬麗,不顧自身經濟狀況,在某融資擔保公司以抵押貸款方式為馬麗購買了一輛汽車。后來雙方因性格差異較大而分手,馬麗遂將汽車還給了李明。由于李明逾期未償還貸款,擔保公司遂起訴至法院要求追償替李明償還的貸款,經人民法院調解后,確認由李明償還擔保公司替其歸還的貸款50000元及利息13000元,后因李明未按期履行,擔保公司遂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在執行過程中,經財產調查,被執行人李明名下無財產,只有登記在馬麗名下的汽車一輛,經調查了解,李明肢體重度殘疾,平時以擺攤為主要收入來源,新冠疫情以來,李明收入銳減,目前其生活亦出現嚴重困難。為化解社會矛盾,執行法官從雙方實際情況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被執行人認識到目前汽車對其不但無益反而已成為其沉重的負擔。后在雙方當事人均同意的情況下,對該車輛進行了變賣,抵除了部分案件款后,對剩余部分雙方自愿達成了執行和解,才有了本文開始的一幕。
法官提醒: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只顧眼前私欲,盲目攀比而不切實際的超前消費,勢必會影響到自己信用繼而面臨法律的懲罰。(鎮巴法院)